世界大賽回顧╴不被傳球失憶阻撓奪勝的JonLester

上一篇的世界大賽回顧中,提到了Corey Kluber今年的季後賽表現,和擁有「季後賽戰神」美譽的巨人左投Madison Bumgarner,在2014年季後賽成績相去不遠;而Bumgarner也正是從該年開始,樹立起可怕的季後賽聲威。今年季後賽的Kluber已幾乎無可挑剔 — 在多場出賽面臨只休三天的情況下,卻仍只有低於2的防禦率,著實相當不容易;但今天的主角Lester也不惶多讓 — 生涯季後賽成績一直相當強健的他,今年再替小熊貢獻另一個漂亮的季後賽之旅,也是球隊最後得以封王的大功臣。 事實上,若你認為季後賽版本的Bumgarner很鬼神、很威猛,那同為左投的Lester其實不遑多讓;以下是兩人生涯季後賽的數據: Lester/Bumgarner生涯季後賽數據 球員 局數 K% BB% ERA- FIP- xFIP- Bumgarner 102.1 21.9% 4.5% 57 85 93 Lester 133.2 22.0% 5.8% 63 86 84   除了防禦率小輸,Lester生涯幾乎各項季後賽數據都和Bumgarner平起平坐、甚至還多投了31.1局;而Bumgarner生涯季後賽的BABIP僅有0.236,受到好運幫助的機率相較Lester還高了一些。撇開高出6%的防禦率不看,

炸金花

Lester生涯季後賽的133.2局投球中,無論三振保送比、還是FIP/xFIP,都和被稱為「近代季後賽神獸」的Bumgarner相去不遠;若Bumgarner能因其不科學的季後賽表現擁有美譽,那Lester也100%值得同樣的讚譽。當然,Bumgarner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季後賽 — 他投出了30ERA- / 75FIP- /92xFIP- 的驚人成績。 但Lester也擁有兩個很頂尖的季後賽年份 — 2013年他繳出了39ERA-、今年則是49ERA-,兩年合計共替球隊貢獻了超過70局,也都幫助紅襪、小熊最後拿下冠軍。今年季後賽前三場先發更是創下主投21局、僅失三分的紀錄,即便能進入季後賽的球隊打線都不是吃素的,但Lester就是拿他們很有輒。不過進入世界大賽後,Lester的狀態稍稍下滑,第一戰只投5.2局便失三分、更投出3次保送,上次Lester季後賽單場保送超過三位打者,已經是2013年的事情。 但大投手被稱為大投手總是有原因的,年紀快進入33歲、打滾聯盟超過十年的Lester,經過第一戰亂流後立即回穩;第五戰六局失兩分摘下優質先發、第七戰更在只休兩天的情況下,上場後援投了55球,投滿三局只失一分自責,幫助球隊成功將印地安人比賽中段的反擊氣勢撲滅、把領先局面帶到比賽後段。只不過異於前三場季後賽一帆風順、接連輕鬆封鎖兩支國聯西區球隊打線(道奇、巨人),Lester在世界大賽中稍遇阻礙、最後才成功克服,讓小熊從1比3落後、到上演驚天大逆轉,

魔龍傳奇試玩

硬是抱走冠軍。 Lester除了第一戰控球偶爾失去準星外,整個系列的投球大致能算得上四平八穩,但還是有一些值得一提的細節: 一.印地安人未能善用Lester牽制失憶癥之原因 要回顧Lester今年的季後賽戰況,最有價值的話題絕對是他的牽制恐懼癥;雖然聽起來很荒謬、也很難想像,但身為聯盟最頂級的投手之一,Lester投球上最大的問題,竟然只是把球丟往一壘牽制跑者。在世界大賽第一戰第三局,印地安人跑者Francisco Lindor試圖盜壘、結果抓錯時機在Lester投球前就起跑;這時只要Lester把球往一壘一拋,距離一壘已經有一段距離的Lindor,肯定會變成出局數 — 跟絕大多數犯下同樣錯誤的跑者擁有相同命運。然而,Lester卻始終無法把這球拋給一壘手Anthony Rizzo,形成以下這個荒謬的畫面: 看到這裡,或許會有人開始感興趣:為何堂堂一位賽揚級的大投手,卻「沒能力」把球往一壘輕輕一拋?把球丟往一壘真的有那麼困難嗎?Lester真的無法傳出牽制球嗎?他如果往一壘丟出牽制會發生什麼事情?且若Lester對牽制有重度心理障礙、那他會不會每次只要面臨一被上壘、就會被盜壘推進的窘境?針對這些問題,我找到了一些影片;以下是根據影片內容,

線上娛樂城推薦

個人得出的解答。 其中有一場來自2015年4月14日的球賽,Lester往一壘牽制了兩次。這是Lester自從2013年球季後首度的牽制(也就是2014年一整季他都沒牽制過);而我認為下列的影片應該能說明,為何Lester會在世界大賽害怕把球丟往一壘。首先,眾所皆知Lester對於向一壘牽制有極大障礙,但並不代表他真的做不出這個動作。這是他去年對跑者Zack Cozart的第一次牽制: 兩年來的第一次嘗試牽制,看起來一切安好;雖然很明顯的,Lester還是無法丟出有威脅性的牽制,但他確實有能力把球丟往一壘。然而,同一局、同樣面對Cozart的下一個牽制長這樣: 他去年總共投出了四次牽制(今年又回歸0次,所以我們得拿去年的影片做參考),除了上面影片所示的正常、離譜版本各一次;另外兩次牽制也是好壞參半。壞的牽制長這樣: 至於另外一次好牽制,則是Lester成功抓到盜壘者:靠著Starling Marte和Lindor同樣犯下Lester投球前就起跑的錯誤。或許有點弔詭的是,去年Lester往一壘丟的時候並沒有遲疑: 四次牽制,兩次暴傳、兩次沒暴傳,這已經是自從2014年以來,Lester所有向一壘發動牽制的數量。而我或許能理解,為何今年Lester在例行賽、甚至季後賽都不願意再牽制:他並不是真的完全不敢把球丟向一壘 — 事實上他可以;但很顯然做這個動作會讓他很不舒服、而且球會因為身體不聽使喚而被漫無目地的亂丟。當你患有和Lester同樣的牽制恐懼癥、同時面臨了世界大賽這種超大場面、而你很清楚自己把球丟向一壘後,對於它會飛往哪個方向毫無頭緒,你自然不會輕易把手上的球丟出去。 沒有人會希望在世界大賽發生牽制失誤、暴傳讓一壘跑者上三壘。然而,這也並不代表跑者能夠肆無忌憚、無限制地離壘 — 否則還是有可能像Marte一樣。 有趣的是,Lester職涯前幾年一直沒有這樣的問題 — 在2009-2011年間,Lester逐季分別牽制了79、98、70次;但從2012年後,他逐季的牽制次數突然銳減成5、7、0、4、0次。這應該屬於投球失憶癥(YIPS)的一種,

ATG電子娛樂城

但沒人知道肇因為何 — 就像沒人知道為何Rick Ankiel能一夕之間忘記如何把球投進好球帶。總之,Lester沒辦法牽制的弱點很快就被對手發現;在我之前鼓吹印地安人應在世界大賽發揮速度優勢、盡力盜壘的文章中,就提到過去兩季被盜壘成功74次的Lester,弱點很有機會被對手利用。 去年鼓起勇氣丟了四次牽制、但產生兩次暴傳,這樣的成功率或許更加深了Lester的心理陰影,讓他今年再度回歸零牽制球季。然而,即便很多人將這項弱點視為Lester的重大缺口,但他今年仍繳出了2.44防禦率、19勝的球季;原因就在於,即便全聯盟打者都清楚Lester不會輕言牽制,但他這季被盜壘的43次中、只有30次成功,70%成功率甚至還略低於聯盟平均。所以即便Lester不敢牽制的確會是個麻煩,但我認為大多數人還是都高估了其嚴重性。 舉世界大賽為例 — 印地安人的確對其發動了四次盜壘、但卻只成功了兩次。這是其中一次盜壘失敗的經典例子: Lester無法管控跑者的離壘距離,是他例行賽被盜壘成功30次的原因之一;但另外也有13個跑者盜壘失敗、連印地安人在世界大賽都只有盜4中2的成績,顯示Lester也並沒想像中好偷。原因為何?如上面的影片所示,根據影片的碼表計算,Lester啟動投球動作後,球到達本壘的時間只有約1.1~1.3秒左右,和聯盟大多數投手相較之下,這算是相當快速的投球動作。而根據國外統計,David Ross — Lester的專用捕手,賽季要試圖阻殺盜壘時,從接到球至傳球到位的平均秒數大概在1.95秒左右,為今年聯盟83位捕手中第六強的成績。 也就是說,Lester/Ross這個組合阻殺盜壘所需花的平均時間,大約是3.1~3.3秒左右;而在上面影片中,由於Lester投的是更有利捕手傳球的外角球,所以這對投捕搭檔合計只花了3~3.1秒,就把球傳到準備要阻殺Lindor的內野手手上。另外,同樣根據國外統計,聯盟平均從一壘盜向二壘的跑者會花3.7秒 — 遠遠比Lester/Ross所需的阻殺3.2秒還要慢。當然,跑者對上Lester絕對能有比平均更大的離壘距離;但以聯盟平均盜壘者每跑21.4呎需要一秒來算,即使讓Lindor比聯盟平均的跑者多離壘5~6呎,也都只會替他盜壘的所需時間減少0.2~0.3秒。 但Lindor就算能靠著較大的離壘距離,讓Lester/Ross阻殺他的時間少0.2~0.3秒,但以他們平常阻殺跑者只需3.0~3.3秒的情況而言,多獲得0.2~0.3秒優勢的Lindor,若想盜壘成功,還要再比聯盟平均的盜壘秒數快0.1~0.5秒才行。當然,Lindor的跑壘能力的確算優於聯盟平均;但事實上根據統計,聯盟最棒的盜壘者(譬如Jarrod Dyson)的盜壘速度,也大約只比平均快了0.7秒。 Lindor速度雖然相當不賴、但還不到最頂尖,因此即便他盜壘所花的時間,確實有機率比Lester/Ross的阻殺時間還要少一點、但也很可能會多一點。聯盟平均的盜壘成功率大概是72%左右,在上述的秒數計算下,Lindor有機會在Lester/Ross的阻殺下,將他的盜壘成功率拉到比平均還要高嗎?或許有可能,

線上二十一點

但很顯然是個相當大的未知數。如果要擴大盜壘成功的機率、也許Lindor要再多離壘一到兩步,順便試探Lester發動牽制的底限…… 而這也是為什麼Lester的跑者管控問題全天下皆知、但被盜壘的問題卻不算太嚴重的緣故 — 即便他能讓跑者取得額外的離壘距離,但由於投球動作快、Ross起身/傳球的速度也很犀利,跑者仍需要相當傑出的速度、以及很好的第一步,才能真正從Lester手上盜壘成功。要從一個牽制有障礙的投手身上盜壘看似簡單,但實際上卻不然;印地安人或許能再嘗試加大離壘距離、挑戰Lester的極限、並增加盜壘成功的機率 — 但就跟Lester不想在世界大賽犯下愚蠢的牽制大錯一樣,印地安人跑者也怕跟Marte一樣犯下離壘太大、被牽制出局的離譜錯誤。 所以,就結果論來看,印地安人並沒有在Lester的牽制失憶癥上討到任何便宜;而這也是小熊險勝封王的眾多關鍵之一。或許印地安人跑者應該在更積極地增大離壘距離? 二.Lester第七戰的卡特球使用率創本季新高 根據BrooksBaseball網站的統計,我們能發現一件事 — 第七戰是Lester一整季所有比賽中,卡特球使用率最高的一場球: 而第七戰中Lester用卡特球製造了五次揮空、也是他當天所有球種中最高的數字;而這顆卡特球在該場比賽製造的揮空率,也是他季後賽中最高的數字: 更難能可貴的是,即便最後一戰Lester是在只休兩天情況下登板、還投了比擬一場短局數先發的55球,但Lester球威並沒下降;首先來看看進入季後賽後,Lester逐場穩定的球路均速: 事實上,Lester並非小熊在世界大賽中最大的貢獻者;在隊上好手如雲、打線輪值牛棚通通都有巨星環繞的情況下,Lester此輪的貢獻度相形之下稍微遜色;然而這仍無法抵銷他優異的投球實力、及危機處理能力。Lester第一戰的控球狀況不算理想,但回主場後的第五戰旋即調整回來、第七戰更在只休兩日的情況下,擔任銜接Kyle Hendricks和牛棚投手之間的橋樑,就算沒功勞也有苦勞。而在第七戰Lester在卡特球狀況、效果明顯較好的情況下、也增高了使用率,也是很好的一步棋。 至於已被討論到爛掉的牽制失憶癥,這個系列印地安人很可惜並沒討到太多便宜;很明顯的,Lester兩年前曾成功牽制過測試他極限的Starlin Marte、顯示他在必要時,或許仍會傳出牽制,這也讓印地安人跑者即便明瞭Lester痛恨牽制,仍不太敢在如此重要的比賽中,大膽嘗試更誇張的離壘距離。搭配Ross的強肩、以及他隨時可能會往一壘牽制的傳球,外加他強悍的阻殺能力、及Lester迅速的投球動作,印地安人的跑者在投捕嚴加看管下,發揮並不算太出色,也是Lester世界大賽能全身而退、再次笑著離開季後賽戰場的主因。 小建議:如果你不是Rajai Davis或Billy Hamilton這種等級的快腿、但想要盜Lester/Ross的壘,

17娛樂城

或許你能再嘗試離壘遠一點……不要像Marte那麼誇張就好。 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在這邊跟各位喜愛棒球的讀者們分享一個很讚的地方:MLB球迷交流園地!找不到朋友陪你一起討論棒球嗎?希望能夠認識更多的棒球同好嗎?想要每天都和我 們一起痛快地討論大聯盟的賽事和資訊嗎?趕快加入MLB球迷交流園地吧!討論比賽、大聯盟的聖地就是這裡!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 圖片來源:http://www.zimbio.com、Google.com、BrooksBaseball、Fangraphs參考文章:The Math Behind Jon Lester’s Harmless Oddities歡迎光臨MLB Corner收看更多棒球文章!!如果希望看到更多其他運動的好文,也歡迎找Kal El Sports粉絲團!   ,